船级社入级工厂

132-8350-6666

新闻资讯
分类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

船用锻件制造工艺研究概述

2025-08-28 09:30:07 12

船用锻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骨骼关节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寿命。其制造工艺是一项集材料科学、热加工、机械加工和检测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。

以下是对该主题的深入研究与阐述:




船用锻件制造工艺研究

一、 船用锻件概述与重要性

 

定义: 船用锻件是指通过锻造工艺制造,用于船舶关键部位的金属零件。

 

 

主要类型:

 

 

轴类: 推进轴(艉轴、中间轴)、舵轴等。

 

 

舵系: 舵杆、舵销、舵承等。

 

 

锚系: 锚链附件(如肯特卸扣、转环)、锚爪等。

 

 

系泊件: 系泊桩、带缆桩等。

 

 

柴油机件: 曲轴、连杆、气缸盖螺栓等。

 

 

重要性: 船舶在航行中承受着巨大的风浪冲击、扭矩、弯曲应力和腐蚀环境。锻件因其致密的流线型金相组织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(强度、韧性、疲劳抗力),成为这些关键部位不可替代的选择。

 船用锻件

二、 核心制造工艺流程

船用锻件的制造遵循一条精密且严格控制的链条,其主要流程如下:

1. 原材料准备与检验
选材: 根据锻件服役条件(如船级社规范)选择材料,常用有碳钢(如AISI 1045)、碳锰钢、合金钢(如34CrMo4, 42CrMo4)、不锈钢等。
炼钢与浇铸: 采用电炉或转炉冶炼,并经炉外精炼(LF)、真空脱气(VD)等工艺以严格控制气体([H], [O], [N])和杂质(S, P)含量。浇铸成大型钢锭或连铸坯。
检验: 对钢锭/坯进行超声波探伤,确保内部无严重缺陷。

2. 锻造工艺(核心环节)
加热: 将坯料在燃气炉或电炉中加热至锻造温度(通常在1100°C - 1250°C之间),确保热透且温度均匀,防止过烧或过热。
成形:
自由锻: 适用于大型、单件或小批量锻件(如大型舵杆、艉轴)。操作工使用锻锤或压力机,凭借经验和技术通过镦粗、拔长、冲孔、弯曲等基本工序使金属成形。研究的重点是控制变形量和流线。
模锻: 适用于形状复杂、批量较大的中小型锻件(如连杆、法兰)。金属在模具型腔中塑性流动成形,效率高、尺寸一致性好。研究的重点是模具设计、飞边控制和填充性。
关键控制点: 锻造比(Crucially, 锻造比是核心参数,通常要求≥3,以确保充分打碎铸态组织,细化晶粒,压实内部缺陷)、终锻温度。

3. 热处理工艺
热处理是赋予锻件最终力学性能的关键步骤,通常为一个组合工艺:
预备热处理: 如正火或退火,目的是消除锻造应力,均匀组织,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。
最终热处理: 通常是调质处理(Quenching and Tempering, Q&T)。
淬火: 将锻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快速冷却(水淬或油淬),得到高硬度、高强度的马氏体组织。
回火: 将淬火后的锻件重新加热到较低温度并保温,随后冷却。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,调整硬度、强度,同时大幅提高韧性和塑性,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研究重点: 淬火冷却速率、回火温度与时间的精确控制,以获得理想的强度-韧性配合。

4. 机械加工
* 经热处理后,锻件通过车、铣、钻、磨等机加工达到图纸要求的精确尺寸和表面光洁度。
研究重点: 加工变形控制、残余应力管理。

5. 无损检测与性能测试(质量保证的核心)
这是确保锻件万无一失的环节,必须符合船级社(如CCS, DNV, ABS, LR等)的规范要求。
无损检测(NDT):
超声波检测(UT): 用于检测内部宏观缺陷(如裂纹、夹杂、白点),是大型锻件最主要的检测手段。
磁粉检测(MT  渗透检测(PT): 用于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。
射线检测(RT): 用于特定复杂形状部位的检测。
力学性能测试:
* 在锻件本体附加试料上取样,进行拉伸、冲击(常温及低温)、硬度、弯曲等试验。
金相检验: 检查晶粒度、非金属夹杂物级别、显微组织等。

6. 涂装与防护
根据要求对锻件进行喷砂、涂漆或其他防腐处理(如镀锌),以提高其环境耐受力。

三、 当前研究热点与先进技术

 

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:

 

 

利用有限元分析(FEA)软件(如Deform, Forge, Simufact.forming)对锻造过程和热处理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。

 

 

好处: 可提前预测金属流动、温度场、应力场、应变场和微观组织演变,优化工艺参数,减少试制成本和时间,实现第一次就做对

 

 

大锻件制造技术:

 

 

随着船舶大型化,对超大型锻件(如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艉轴)的需求日益增长。研究重点集中在钢锭的纯净度与均匀性控制、超大截面的均匀加热与冷却、防止锻造开裂以及保证心部性能等方面。

 

 

节能节材工艺:

 

 

近净成形技术: 如精密锻造,减少材料消耗和机加工工时。

 

 

形变热处理: 将塑性变形与热处理相结合,利用变形后的组织状态直接进行淬火,简化流程,节能并提升性能。

 

 

新材料与应用:

 

 

研究高性能特种合金、高强高韧钢在极端环境(如极地船舶)中的应用。

 

 

开发更耐腐蚀的双相不锈钢、镍基合金锻件用于特殊船舶。

 

 

智能化与自动化:

 

 

在加热、锻造、热处理环节引入机器人、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在线监测,减少人为因素影响,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
 

四、 挑战与发展趋势

 

挑战: 对锻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(如更高的低温冲击韧性);成本控制压力;绿色制造要求。

 

 

趋势:

 

 

高可靠性: 追求零缺陷和极高的寿命可靠性。

 

 

数字化与智能化: 构建从订单到交付的数字化生产线,利用大数据和AI优化工艺。

 

 

绿色制造: 开发更节能的加热炉、环保的润滑介质,减少碳排放。

 

 

一体化: 提供从锻件到机械加工乃至总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
 

总结

船用锻件的制造工艺远非打铁那么简单,它是一个现代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。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密的材料控制、优化的热机械 processing(锻造+热处理) 和严格的无损检测,将原始的钢锭转化为性能卓越、安全可靠的关键船舶部件。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围绕模拟技术、大尺寸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深入展开,以支撑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向更安全、更环保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。

 

锻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