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级社入级工厂

132-8350-6666

新闻资讯
分类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

船用锻件温度区域划分与控制

2025-04-28 10:56:20 19

在锻造船用锻件时,成型温度区域的划分对材料性能、成型效率和缺陷控制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关键温度区域的划分及其技术要点:


1. 热锻温度区域(高温成型)

  • 温度范围:

    • 碳钢:1100℃~1200℃(始锻)至800℃~900℃(终锻)。

    • 低合金钢:1050℃~1150℃至850℃~950℃。

    • 不锈钢(如316L):1000℃~1200℃至900℃~1000℃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材料塑性高、变形抗力低,适合复杂形状锻件(如曲轴、舵杆)。

    • 动态再结晶充分,晶粒细化,但需避免过热(晶粒粗大)或过烧(晶界氧化)。

  • 控制要点:

    • 加热均匀性(如采用分段加热炉)。

    • 终锻温度需高于再结晶温度,防止加工硬化。

船用锻件温度区域划分与控制


2. 温锻温度区域(中温成型)

  • 温度范围:

    • 碳钢/低合金钢:600℃~800℃。

    • 不锈钢:700℃~900℃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变形抗力适中,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锻件(如阀门、法兰)。

    • 可减少氧化皮,表面质量优于热锻。

  • 控制要点:

    • 需精确控温以避免相变(如珠光体转变)。

    • 可能需要后续热处理(如正火)改善组织。


3. 冷锻温度区域(常温成型)

  • 温度范围:室温(通常≤200℃)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适用于小尺寸、高精度锻件(如紧固件、销轴)。

    • 加工硬化显著,强度提高但塑性下降。

  • 控制要点:

    • 材料需预先退火以提高塑性。

    • 需润滑减少模具磨损(如磷化+皂化处理)。


4. 过渡温度区域(需避免)

  • 蓝脆区(200℃~400℃):

    • 碳钢塑性骤降,易开裂,需快速通过此区间。

  • 低温脆性区(低于-20℃):

    • 船用高强钢(如EH36)需考虑低温韧性,避免冷锻时脆断。


船用锻件选材与温度示例

  • 大型锻件(如螺旋桨轴):热锻(12CrNi3MoV钢,1100℃始锻)。

  • 耐蚀部件(如海水泵体):温锻(双相不锈钢2205,850℃)。

  • 连接件(如高强度螺栓):冷锻(ASTM A490钢,室温)。


温度控制关键措施

  1. 加热设备:

    • 电炉(控温±10℃)或燃气炉(需防脱碳)。

  2. 监测手段:

    •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实时监控。

  3. 工艺设计:

    • 多火次锻造时,需控制返炉加热次数(如≤3次)。

通过合理划分温度区域并匹配材料特性,可优化船用锻件的机械性能(如冲击韧性、疲劳寿命)并降低废品率。

锻件